痴与还
最近受一位老师的影响,渐渐的看起来了书,想起以往的自己对中国的文学一直都嗤之以鼻,现在看来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。在询问老师看什么书的时候,她跟我说看的比较多的反而是中国的国学,类似于周易,庄子,老子。
而我在回想起自己以往看过什么书的时候,脑子里都是加西亚马尔克斯。当初年轻的时候一直追求的是特立独行。虽然也看过四大名著,但是都只是囫囵吞枣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《百年孤独》《活着为了讲述》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虽然看过,但是到现在却一点印象都没有,还有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当然还有高中时期看过的《简·爱》
如果真的说看书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,我觉得很大程度的时候是精神上的满足感,那个时候的自己独立内向,没有什么朋友,没有什么复杂的心情,对于中国大部分文体而言我都没怎么想去看,另外就是对于功利性的书籍也是没有看过。
在以往的记忆力,近代的中国文学都是讨论的文革,或者不痛不痒的青春文学,类似于台湾的作者林清玄《愿你,归来仍是少年》给我带来的印象却都没有他临走的时候发的一条微博。
在穿过林间的时候,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,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,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,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。
那个时候的我保持中立的一个态度,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存在即是合理的一件事情。当然现在这种想法也没有改变,只不过会取其轻重,避之急缓。
之前看过一晚毒鸡汤:说人会有三种视角,第一种就是上帝视角(婴儿),会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宇宙中心,万物围绕着自己旋转,这也是年少的时候人会轻狂的原因,其二就是感同身受的视角,这个时候的人会具有同理心,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做为一个参考系。这两个视角之中就是在人类社会中建立了不同的参考系,或者说更多参考系的区别。当然还有第三个视角,这里没有做过多的阐述,就像红楼梦里面的甄士隐一样,不到人生点破的时候是断断不会明白那一僧一道所道所言。
甄士隐:真事隐。
红楼梦开篇之页谈到了甄士隐。他做了一个梦,梦到了一个僧侣一个道士,在梦里面呢,一僧一道一段诗词,但是没到领悟的时候总是迈不过那个坎。